摘要:传统的汉服形制为上衣下裳,又称 "衣裳制度 "。后来逐渐发展为连成一块的,如:曲裾袍、直裾袍。老百姓一般着短曲(下面是裤子),因其行动方便。
庶民咋个穿
只穿本色麻布禁穿彩色
事实上,汉代等级制度异常严密。对于官宦而言,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到月俸100石的小官都有严格的穿戴要求。对于普通庶民也有明确的要求。汉代庶民有工人、农人、工奴、农奴、商贾、士人等,寻常男子衣着简单。“单衣、襦、袴是普通常用的衣服。襦长过腰,或过膝。多用麻布制作,富有者用缯。”张末元在《汉代服饰参考资料》中写道。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记载,汉代农民照法律规定,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董仲舒《春秋繁露》明确“散民不敢服杂彩”。到了西汉后期,才许用青绿,如《汉书·成帝记》永始四年诏:“青绿民所娼妇,且勿止。”
政治上,汉代重农轻商,“士农工商”中商人排最末,锦绣等织品都不能穿。据《汉书·高帝记》,汉初有禁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紵、罽,操兵,乘骑马。”在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发掘出土的众多农民陶俑,是汉服的重要体现之一。农民或农奴头戴小帽或斗笠,衣短襦,佩小削,持簸箕等生产工具,衣着短小、精干。
复兴汉服和传统汉服差别
面料和纹饰与时俱进
对于现代流行的汉服,黎静波认为:“现代流行的不是真正的汉服,景点拍照的俗称影楼装。它们受汉服的一定影响,但没有经过认证和研究,仅凭对汉服粗浅的印象而形成。影楼装是舞台装演变而成的一系列空想创作,和汉服并不是一回事。”
黎静波还表示,目前着力于经过考证研究的汉服复兴,“(复兴后的汉服)和传统汉服不会差别太大,主要的差别在面料和纹饰的与时俱进上,有一些新的改变。汉服发展过程中一些现代服装受到汉服影响,将汉服元素加入现代服装中,此类服装称作汉朝元素服装,并不是汉服。”黎静波说。
特别的汉服
紧身裙和无裆裤都流行过
据侯良编著的《神奇的马王堆汉墓》中记载,汉代居民的日常生活服饰是上衣下裙。裙和古代的裳基本相同,“既然这时已有"裙"之称,说明男女衣服有了区别,即裙已成为妇女的专用品。如一号墓中出土的裙很小,和现代妇女穿的紧身裙一样。”除了裙以外,汉服还包括:“袴”即无裆裤,相当于北方流行的“套裤”,“裈”是长裤,那时的短裤叫“犊鼻裤”,一号墓中没见到裤子,可能那时有些地区仍然有以裙带裤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透露,“袴由袴腰、袴腿和口缘三部分组成。制作时,只能在两袴腿完成之后,再将前腰中缝调整拼合。总之,此袴乃是一个整体,但前后裆不合拢,后腰阙断为敞口,是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