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曼妙可爱的女子,在一个幻境里徘徊,在深夜的红楼里愤恨世事无常违心原,却又淡淡然波澜不惊。”
这组照片的出现确实让人感到惊讶。
不仅是因为精致美艳的妆容、袅娜曼丽的体态,更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网红遍地,模仿成风的时代,竟还有人不忌满天谩骂勇敢站出来挑战一个在大家心中一个经典到无人超越、坚不可摧的形象。
然而,“模仿林黛玉”和“挑战经典”的解读,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误解。
这不是一种模仿,更不是一种挑战。她所做的,仅仅是小范围内的一次单纯的喜悦分享,恰逢87版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算是致敬经典。
“想来不过是普通的一件褙子罢了,也要整这一出血雨腥风。”
在一次次断章取义的传播后,事实被扭曲、夸大,一个纯粹的无意,突然就演变成了复杂的刻意,于是酸涩的攻击与嘲讽突如其来,那些刺眼的文字如针扎般刺进她的生活,叫人叹惋心疼。
为什么不去了解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不去思考这组照片的最终意义?
今天,小葵想和她多聊聊关于汉文化,关于汉服,关于中华传统,而不是,仅仅是关于网络上那些只言片语……
汉服·初识
她原名杨艺歆,笔名心竹,是我校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
2016年,在机缘巧合下,她经朋友推荐参加了“福建汉服天下”的活动,开始了解汉服。“福建汉服天下”创立于2005年,是由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组成的团体。
“汉服有分好多,秦汉时有曲裾,唐朝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宋朝有褙子、宋裤,明朝有袄裙,披风。”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乐此不疲地介绍着汉服文化。仅仅过去一年,她已经可以对汉服文化的种种知识信手拈来。“在我眼里,‘福建汉服天下’的工作人员都很积极地在宣传和推广汉服文化,我也受到感染,愿意为推广汉文化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汉服·醉心
谈到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汉服,她表示自己都很喜欢,因为性格和身形,宋褙子比较简洁质朴的,明制通常比较端庄典雅,所以比较适合宋褙子或者明制立领长袄。平时,她偶尔也会穿着日常的汉服去上课、排练。
不过,穿着汉服走在街上,也会引起诸多讨论。
有的路人会说这是“拍戏的”、“古装”、“表演的”等等,甚至还有人说“ “若梅”,大家商量觉得可以做个林妹妹的发型,而杨艺歆和她的伙伴也婉拒了掌柜提供的任何拍摄工资,非常热心地提供了帮助,一切都只是简单的机缘巧合。
不过,对于红楼的爱,那是真真切切的。她与红楼的缘分,得从初二那年说起。那个时候,有一位红迷朋友说她像林黛玉,于是她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我会像她呢?”后来,她好奇地去读了红楼梦,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她用“百科全书”一词来形容她对红楼的感受。这其中,她最喜欢的角色,还是黛玉。
走红后的非议与困扰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走红,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转发,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如潮水一般涌来,这确实让她有些吓到了。因为许多媒体的报道只有一些不完整的信息,认为她是“刻意想炒作而为之”,报道底下的评论多多少少都掺杂着一些负面情绪。其实能看出来,很多媒体都在说“她像黛玉”,而不是“她穿着一身汉服”,这违背了她的初衷,也违背了团队的初衷。其实,她们没有那么多杂念,没有特意去拍,也没有想要超越谁。“我们的初衷其实就是想推广汉服和宣传汉文化。”她很肯定地说道。
普通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她的同学们也有一些担忧,想尽力保护她,不让她去看一些负面评论。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影响。但是她也看得很开。她是这么说的:
“今日际遇,蒙人赞赏,亦受人责备,得人喜爱,亦有人厌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颇有些“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的淡然。
她也很感谢班上同学,不断地开导她,叫她不必在意,这让她觉得温暖许多。这次事件之后,她也很快回归了平常生活,她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宣传汉服文化这条路上,她也将如之前一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