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呈现出来的面貌不仅仅只是时尚潮流感的款式
我们在提倡“现代汉服”这一概念时,不少人开始嗷嗷叫:你们这是要摒弃、反对复原款了吗?那些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做古代文物研究的,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吗?什么叫“现代汉服”?听起来就像是要去改改改,改得面目全非,把传统丢得一干二净!
当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不能光看名字,光凭印象,就开始下结论。我们所说的“现代”,根本就不是网上流传的时尚化“改良”、西化,而是指现代性;我们所说的“现代汉服”,是指经过现代化之后的汉服,它呈现出来的面貌不仅仅只是时尚潮流感的款式,还包括了复原款。这里的复原款,除了外形展现出来的复原风,也包括依照文物文献,从结构到工艺都进行一比一复制的服饰。现代汉服,就是具备现代性,兼顾传统工艺和现代生产的汉民族民族服饰。
什么叫现代性
简单地说,现代性的本质是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社会大分工、大生产,是几百年来形成的、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中国就是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工业、农业、军事、科技、经济……各个方面都在追求现代化。同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必须要经过现代化改造,才能顺应历史潮流,重新振兴起来。
这里有一个误区一定要指出来——现代化绝不等于西方化。西方的服饰也是经历了现代化之后,才成为了今天的形象。西方服饰也分古代和现代,古代的欧洲服饰非常繁琐,非常夸张,任何一本世界服饰史都会告诉你真相。之所以西方服饰现在成为了现代服饰的主流,是因为西方率先工业革命,凭借坚船利炮殖民全球,文化自然也成为了强势文化,最先演进为现代服饰。西服先现代化不等于它天然就应该是现代服饰的标准,更不意味着它就是现代服饰的最终形态。
非西方世界的服饰,也在退出主流生活之后,经历了一个现代化改造的过程,有的成功了,比如 ”,是深衣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朱子深衣的文献考据是朱熹做的,而且是三分靠文献七分靠脑洞的“考据”;生产制作是朱子召集家里人或裁缝制作的;使用场景是他的学生门徒,目的是承载和传播他的学说义理,并非是想成为服饰史大咖,也不是为了卖衣服赚钱。
对比今天的“复原款汉服”,商家们研发的学科基础是现代考古学、现代文物学和现代历史学,而面料织造、电脑制版、生产工艺到仓储保管,哪一个不是现代工业的支持?从网红直播、走秀宣传、包装运输、价格工期到售后服务,哪一个环节不是现代商业的运作模式?从设计的初衷到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处处落脚点都在现代生活的需求上,博物馆展示、商业演出、影视剧道具、写真拍摄……哪一样不是现代人的实际需求?现代人追求的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美丽和个性。这些细节环环相扣,分工细密,不可能哪个商家能够做到全部掌控。
即便是最为严格和严谨的国家队,他们做的复原的长沙马王堆素纱襌衣,从养蚕的蚕种开始,涉及到蚕桑专业甚至生物专业的知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历史真实和客观规律,从头到脚都是按照现代学科的理论来进行的。这种复原的每一个环节其分工都极为精细的明确的,不同团队负责不同的细节,没有可能谁一统到底,包干所有环节。
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现代化的产物,然后你告诉我,你做的是跟“现代”对立的“传统服饰”???
最后,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一切文化行为,都是按照现代社会的逻辑在运行,为现代人服务。古代的汉服是为古代人服务的,就像朱熹做的朱子深衣,是为他的复兴儒学、推广理学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古代汉服发展了那么久,留下了很多历史资料和痕迹,那么现代汉服就要在古代汉服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手段去发展,为现代人服务,在现实生活中活态化存在。
我们今天看到的文物,是古代汉服的凤毛麟角,相当于是原来庞大体系的一些碎片。我们现在是基于这些碎片上承载的信息进行反推。反推有两个方向的路径,一个是根据碎片信息进行历史真实的考据,对线索进行破案式的拼接和证实,基于每个碎片,考据和推测出碎片关联的信息;另一个则是基于碎片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