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服的染织工艺——丝织工艺,让汉服变得精致美丽的工艺
所以,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汉服染织工艺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希望大家不要再认为汉服是粗糙简陋的衣服,认为汉服夏天冬天不能生活了,我们的祖先穿了几千年了,又怎么会不懂怎么穿汉服呢?
下面是介绍汉服染织工艺中的丝织工艺:
古代的丝绸
蚕丝是桑蚕老熟时,通过它的吐丝管连续不断地吐出的物质,由丝素和丝胶组成,能连续缫(sao)引,其长可达1000米,是天然纤维中最长的一种。具有良好的韧性、弹性、纤维度、光泽、柔软、光滑等许多优良纺织特性,是十分理想、贵重、高级的纺织原料。我国是养蚕织丝的发源地,历代生产的丝织物,以精湛的制作,高超的技艺,使我国一直在世界上享有“东方丝国”之称。我国传统的、高水平的丝织技术,对世界文明曾经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是世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的起源
养蚕织帛,是我国古代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古代有关的传说和神话很多,其中有两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一是伏羲氏化蚕桑为绵帛;二是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音同雷)祖,始教民育蚕织丝,以供衣服。尽管传说不完全等同于真实,可是我国养蚕织帛的历史应从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说起这一点,确是事实,这是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的。
1984年在河南荥(xing)阳县青台村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过我国北方丝麻织品的最早实物——一些平纹组织物和组织稀疏的浅绛色丝织罗。说明汉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中期就已有了蚕事活动。
另外,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最下面的文化层中,还发现过一批存放在竹筐中的丝麻织品,其中有平纹残绸片,蚕丝编的丝带,以及用蚕丝纺捻而成的丝线。根据其同一地层出土稻谷的放射性碳素碳十四测定,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750±100年。钱山漾的这次发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它的出土再一次证实了我国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同时也说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产丝绸的地区已经比较广阔,除了中原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蚕织技术之外,业已扩展到较远的长江流域。
一、丝织工艺
丝织工艺发展简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植桑养蚕。
1926年在山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半个切割过的蚕茧,茧长15.2毫米,幅宽7.1毫米。表明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利用蚕茧。
1958年在离西阴村几千里远的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四千七百年前的丝织品。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厘米,丝的拈向为S拈;丝带宽5毫米,用16跟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三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厘米。表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到三千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文字记载。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铜钺上,有菱纹、回纹丝织物残痕,表明商代已能织出菱形斜纹的商绮。
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蚕桑生产已成为专业化,并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到周代已有多色提花锦,而据《尚书·禹贡》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丝织物的生产更加普遍,当时九州中的兖、青、徐、扬、荆、豫等州,都已能缫丝织绸。
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221年)达到高度发展,蚕丝已成为贫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贸易的物资了。我国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很多,有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产品,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秦汉以后,我国丝织物更是精美绚烂,不仅能织出薄如蝉翼的罗纱和各种美丽的绫锦,而且能织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绒圈锦,丝织技术已具有很高水平。我国丝织很早就已成为向外输出的重要物品,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为丝织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工艺品,所以,古时许多域外的国家,都称我国为“丝国”,他们把中国写成Serica ,把中国人写成 Sersser ,这两个字就是由丝字 (Serge)转化来的。
在很早的年代里,由于交通十分不便,无法了解遥远国家的真实情况。外国人对我国独有的丝织无所了解,感到神奇,一世纪罗马作家蒲林尼在他的《自然史》里这样写道:“赛里斯(即中国)以树林中出产的细丝著名。这种灰色的乱丝是树上生长的,他们先将丝用水浸湿,再加以梳拢,于是妇女们将丝整理,再织成丝织品,销行于世界各地。”亚里斯多德则认为丝是出自一种毛虫。他们都不真正了解蚕丝是怎样一种物质。
据记载,从公元前五、六世纪其,我国的丝织品就开始传到西方。这种柔软而又光亮,轻盈而又华丽的中国丝绸一经出现在欧洲,就受到极度欢迎,认为是神话中“天堂”里才有的东西。据一本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公元前一世纪)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去看戏,在场的大臣及观众们对那光彩夺目,绚丽璀灿的皇服欣羡不已,一个个无心看戏,都把目光集中到皇服上来了,认为这是令人倾倒的无比豪华的服装。
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古书里,也有着“中国成捆的丝”的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后,印度最古老的《摩奴法典》里记述了这么一条别开生面的法律:“谁偷了丝,就罚他三天内只许喝牛奶充饥,不许吃饭。”可见丝绸的珍贵和稀罕,也可知中国丝绸传入印度是比较早的。
六世纪初,埃及地理学家科斯马士(Cosmas)在《基督教诸国风土记》一书中写道:“秦尼斯达国(Tzinista 指中国)在左边最远的地方。丝货从陆路经历许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