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衣袖和现在的衣袋是一个道理,经常看电视,特别是古装剧,看到电视里的古人经常从自己袖子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来。但似乎袖子里面也没有口袋,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么把钱放进袖子的。特别是手部又经常运动,但似乎从来不担心丢失钱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汉服中有一种琵琶袖,多见于明制汉服。琵琶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袖口很小,跟手腕大小相似,所以是可以放一些东西的。古人中基本只有文人贵族才会穿这种大袖的衣服,普通的下层群众因为劳动的缘故,通常会穿短袖或者把袖子勒起来。而一般咱们看到的古人穿的宽袍大袖,是在袖子里面缝有跟袖口开口方向相反的口袋,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状
比如三国时期的陆绩去赴袁术的宴会,吃完饭带了偷偷地打包两桔子想给老娘吃,就放在袖子里了,结果在出门告别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掉了出来,好尴尬啊!古代人常把东西往袖子里一放就行了,一般这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的做法,平常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穿衣条件。
其实我们现代人许多人喜欢的汉服,不仅仅指的是汉朝的服装,而指的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其袖子就和古时候的袖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琵琶袖和广袖等。出门不用背包,直接把想带的东西全都塞进袖中,简单快捷。更多人都觉得汉服不方便,但其实改良过后的汉服,既可以保留汉元素,又可以方便行动,值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