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专属服饰,然而时至今日,汉服却在我们的生活消失了?
偶尔,看到新闻中有汉服的活动,有些人竟然以为那是奇装异服,是拍戏的“古装”。难道我们的汉服传统文化就这么消失殆尽了吗?
在金城兰州,却有一个推广传统汉服文化的公益组织“兰州汉服雅集会”,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组成了这个团体,颜伟繁就是这个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初遇:与汉服的美丽邂逅
2013年,正上大学的颜伟繁偶然看到了一张我国56个民族的合照,合照中每个民族都穿着民族服装,而汉族人则穿着一条简单的T恤衫,“当时我就想汉族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呢?”
后来,经过上网查找,他了解了关于汉服的知识以及汉服文化的种种资料。这是他与汉服的第一次邂逅,在这之后激发了他对汉服无尽的喜爱。
挫折:因梦想和责任而坚持
“汉族人对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文化越来越淡薄了,然后我就想去追根溯源,去推广属于汉族自己的民族衣裳。”
同年八月,汉服雅集会成立,只有寥寥几人,“兰州相较一线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汉文化氛围也不浓厚,各种先天性条件的不足对兰州的汉服运动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那样的条件下,推广、宣传汉服,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成立之初,他们也曾遭受各种误解,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是奇装异服,遭遇过冷眼和质疑,一向自认内心强大的颜伟繁也曾想过放弃,“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别人还认为你是为了‘炒作’、‘出名’,”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颜伟繁就想想那些默默支持和付出的朋友们,他又对自己说:在你决定放弃成一个“逃兵”之前,你还能挺一年。就这样,五年的时间过去了。
五年来,他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举办了一系列宣传传统文化、金城民俗的公益活动,尤其是在每个传统节日,颜伟繁和小伙伴们都会发动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传统习俗,穿汉服、读古籍、过民俗节……中秋节(祭月),端午节(登高,分粽子,系端午索),花朝节(踏青),乞巧节(女儿穿针,自制发簪),元宵节(猜谜接龙)等等,还帮助社团成员举办成人礼。
为了让人们对汉服有直观的接触,颜伟繁在兰州的各大高校联合组织开展活动,他们身着汉服,开展礼仪教习、讲解汉服款式,展出各式汉服以及那些精美的配饰。
每当举行活动时,他们身穿汉服,女孩们衣裙飘飘,男孩们温文尔雅,向更多的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是汉服,不是所谓的“古装”,并由此关注起了传统文化。
五年时间过去了,汉服雅集会成员已经发展至一千多人,举办过线上以及线下活动将近百场,在西北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因梦想和青春而立,也因坚持和付出而兴。回想起自己这五年在汉服雅集会的经历,颜伟繁大叹不容易。
成长:汉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兰州汉服雅集会走过了五年,也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面对未来,颜伟繁说“兰州汉服雅集会要构建的绝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小集体,也不仅是一家年轻的非营利性汉文化组织,更是汉文化传承的推动者,能够以汉服为媒介,而推动整个兰州汉文化的发展,展现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最让颜伟繁欣慰的是,靠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跟着他一起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颜伟繁说,传统不能忘记,初心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