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教育的热潮不曾停息,国学班、读经班、女德班等,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对于注重国学的家长来说,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一直是个大问题。 上海市儒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李耐儒深耕国学领域,编写了该领域目前最为完整,最成体系的《国学基本教程》。近日,外滩君对其进行专访 ,谈谈他理想中正确的国学教育模式。
这几年,国学教育总是很“尴尬”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从一直不被外界理解和认可的“读经班”,到孙楠女儿退学转读的“女德学校”,国学教育彷佛总是披着一层纱,让人“摸不清,看不透”,深陷各种争议。
这些年来,国学教育难在哪里?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讲,教育部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也没有完整的国学教学大纲,更没有国学师资的概念,一切都是民间教育在筚路蓝缕地前行。
另一方面,民间机构的逐利性,不可避免催生一些利益当先的“江湖国学”。他们将国学作为谋财的工具,制造噱头,不仅重形式轻内容,而且在国学教育方法上,也有失偏颇。
这十年来,李耐儒和他的秋霞圃书院,在国学教育上的步子迈得很小。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书院为了能长久运转,只象征性地收取少量费用,用于教师讲课劳务和日常开支。而李耐儒自己,则坚持每周六去书院义务授课。
回首秋霞圃创办的这些年,李耐儒深感最难的地方在于,建立一支优秀的国学师资队伍。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国学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内外兼修、知行统一,还能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对传统经典产生兴趣。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国学教育。
“小小的秋霞圃,并不能左右整个国学教育的现状。但是我们要努力让它走得更远一点。”
李耐儒更希望有一天,体系化的国学教育,能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依靠国家资源进行梳理和传播,而不是完全交由民营机构,在资本市场中“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