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最简单的混元髻:
、一条马尾,下面的长方形代表皮筋。
2-3、绕绕绕,绕到没有为止
4、发簪从皮筋下方穿过
5、发簪左端与右端在发髻上方,发簪中段在皮筋下方
原理很简单,就是用皮筋向下的力来压住发髻。
1、一条马尾,长方形代表皮筋,发簪插在皮筋之下
因本文重点在于原理,而不在于单个发髻,故不详细介绍各自的差异,在我看来都是可以通过通性推断出来的。
2、绕绕绕,与混元髻原理一样,都是通过皮筋压发髻实现的
还有很多道教发髻,万变不离其宗,无外乎簪子插皮筋下面,头发不停地在发簪下面绕,通过发髻向上的力抵住皮筋向下的力实现。其中的不同只有绕法差异。
原理仍然相同,依旧是通过皮筋压发髻,这里列举一个理解一下。
到这里大家就很明显能发现这类发髻的原理都是压。但皮筋不是必要的,完全可以通过发髻自身的结构来压住彼此。
如图所示,甚至你还能通过接近头皮的那层头发压住发髻,总之,压就对了。
想咋压咋压。
上面介绍了压的东西可以是任何东西以及压的方式可以是任何位置,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发髻的变化。
压的方式完全没必要一个马尾一个皮筋,你可以是一个环状一个皮筋。
别忘记了,这是一撮头发,而不是一根线,你完全可以把它分为两撮,穿过彼此。
你甚至可以通过旋转它来增大你发髻的含量。发挥你的想象力,学会了这个通性,你能创造出任何发髻。
有发髻的同时,完全能创造出刘海,只要你留下一段头发不要压在发髻下就可以了,再通过各种变化控制发髻的稳定程度,大小,你就可以控制刘海的长度,大小。当然本文的重点不在刘海,写出这点仅仅为了说明发髻的用法之多,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私信我。
当前,这仅仅是发髻的冰山一角,发髻的变化远不在于此。
本文其一是为了向大家介绍发髻,帮助大家理解发髻,并且学会束发。
其二是为了阐述我们真正要向传统文化中学习的,是一个通性,是一个思想,而不是具体某一件事情。用程序来说明就是:
if a then
return true
end
换种说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而不是1+1的答案,这样我们在遇到2+3,3+3的时候,仍然能正确。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