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这是皇家贵族的礼制,打开皇妃们的衣柜,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节日穿着的吉服。
和平日里的便服差不多的服装款式,但是服装更精致,更华丽。一般在节日、宴会、寿诞等吉庆的场合穿。这种衣服的特色是,衣身会使用主题图案作为装饰,如各式补子,并且图案的内容多与穿着的时间、场合相对应。
根据定陵出土的随葬吉服类女衣来看,补子多为绣制,少数为缂丝,补子的图案以云龙纹较多,其次有龙凤纹、凤纹、花卉纹、百子纹、应景题材以及万寿、万喜、洪福齐天等吉语文字。
总之是怎么吉祥怎么来。有一本明朝宦官写的《酌中志》里面,就记载了宫里过节大家的着装,节选一段给大家看看:“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宵,内臣宫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清明,则秋千节也,带杨枝于鬓。坤宁宫后及各宫,皆安秋千一架……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室中多画绵羊引子画贴……”
衣服也讲究个应景。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吉服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较为华丽(如蟒衣),衣身使用主题图案作为装饰(如各式补子);
二是图案的内容多与穿着的时间、场合相对应。国内外博物馆或相关机构收藏有不少明代的补子,其中很多是吉服所用,它们的图案与《酌中志》的记载基本一致。
下面,小编就列举几个吉服上的补子图案,让大家饱饱眼福。
灯景补子:用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期间,以灯笼图案为主要装饰元素,因此元宵节穿的吉服又称作“灯服”。
玉兔补子:用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期间。中秋有赏月的习俗,中秋吉服的补子一般装饰有月宫、玉兔、桂树等图案。
重阳景菊花补子:用于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此时正值菊花当令,宫中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传统,因此将菊花纹样作为重阳节吉服的装饰。
当然,美丽可不是单一不变的,像补子纹样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例如,明神宗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正好在中秋之后,于是宫中便将中秋节的玉兔与皇帝生日的庆寿纹样组合到一起,这样也使喜庆的气氛更加浓厚。
多样化的补子,让吉服打破单调,小编觉得明朝宫人都不用去记有多少传统节日,只要打开皇妃的衣柜就能知道自己要过多少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