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昆明有一些在民族服装基础进行创新设计的民族休闲装很流行,它们沿用民族服装款式与时尚相结合,采用棉、麻、提花布、土布等面料,部分服装采用蜡染、扎染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并以艳丽的色彩精心搭配,使得每件服装都独具特色。这类服装一上街就能吸引到无数异地游客的眼球,成为昆明的独特标记。
汉服,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纷繁复杂的服饰体系,狭义上来说汉服是汉民族的服装。汉服基本上属于现代名词,是相对于其它民族的服饰而言的汉民族服装。汉服并非一直延续的,在外族入侵中华时曾被割裂,而且汉服并非千古不变,它是进化的,在历史长流渊源流转中,虽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随之而包容,在朝代的更替中不同时融合外族服饰的优点长处,如赵武灵王吸取胡服,又如盛唐之时对燕北、西域服饰的吸取,等等。
同时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以汉服及汉文化为核心的产业——汉服产业。这个产业辐射包含文化、婚庆、会展、饰品等等行业。当然这个以汉服为核心的产业并未完成成熟,在目前依然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没有统一而完整的相应标准,虽然汉服本身在目前基本上已达成一个相对认可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并没有相对的权威性。汉服婚礼、汉服婚纱照、汉服拜月、汉服祭祖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人青睐在重要仪式等场合穿汉服、行古礼,将回归传统作为一种新时尚。“汉服经济”也由此兴起。
开设网店的汉服爱好者张宇霆说,“我们会给汉服缝上装手机的内袋。”,现代的汉服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偏爱黑底绸缎,有人偏爱红色襟口,这些他都会帮客人私人定制,不过几乎每件汉服都会缝上手机内袋,甚至有客人要求添加手机充电宝内袋。张宇霆称,尽管有人质疑穿汉服、玩手机纯属“穿越”,但这并不会动摇爱好者对汉服的情有独钟。
经营婚庆公司的王薇称,当下举行汉服婚礼的人越来越多,她平均每月要承办两到三场。因市场稀缺,汉服婚礼司仪的价格约2500元人民币,是普通西式婚礼司仪的两倍多,化妆师、服装和物料租售等价格也普遍高于西式婚礼,这使从业者谋到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同时在近年来以汉服为主的婚庆、会展活动也越来越多起来,是汉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广力量,当然这其中良莠不齐,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人们对汉服的第一印象。这当中尤其是相关的会展活动,而且这其中的商业活动更主要的执行者更是各个社团组织,而对于进行商演活动的社团组织,在同袍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争论,导致部分社团的分化。
在由社团转变的过程中,从网络走到线下,从运动之初的松散的分布,到现在以校园为集中的团体,运动已是渐渐成熟,而社团的具象化,商业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相关行为是非与否不议,但其中的方式确实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各地的展演行式单一,简单并无深意,而且相关的标准也是各有各的并不统一,这其实对汉服的推广并无多少好处。
除了会展婚庆之外,汉服的周边的相关行业是发展的相对较好的,如汉服摄影及配合的饰品等等。尤其是汉服的摄影带动的经济效益最大,发展也比较好,这主要还是汉服制作的标准相对完整,各种制式都有明确的标准。所以相对来说重要的服装道具是完整的,而且原材料丰富,所以制作出的汉服相对古人的还是更加美丽漂亮的。其次是摄影技术后期的处理也都是有保障的,所以相对于其它行业,汉服摄影的发展是规整的,而且发展也是最好的。重庆一影楼推出套餐价6999元人民币的“古典写意汉服婚照”,虽然价格高于普通婚纱照,却下单者如云。影楼摄影师Tony说:“穿上精织细绣的汉服,配上庄重大气的妆容,我们会帮女人找到正宫娘娘的范儿,让她们过一把传统瘾。”
而在昆明最繁华的街头之一,也是各种文化的交融点。传统中式牌坊和现代化摩天大楼比邻而居。每天,都有不同着装的人经过这里,或时尚、或休闲、或标新立异。一些汉服爱好者在举行仪式欢度七夕之夜。七夕之夜,云南省汉服文化协会在昆明举办第九届七夕文化节,近百名当地的汉服爱好者身着长裙宽袖的古代服饰,表演古典戏剧歌舞、演奏传统民乐、祭祀织女星、穿针引线绣香包展开斗巧,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汉服协会会长刘丹说,中华民族有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及各种礼仪,每一种仪式都需要穿不一样的衣服来完成。而现在昆明街上,甚至整个中国的都市里,所有人的服装都西化了,不只是汉族不穿自己的民族衣服,各个少数民族也放弃了自己的民族装扮。说到底,这是一种文化缺失的状况。
杨洋造型艺术学校的化妆师李颜君谈到,中国传统服饰的美感目前正在被世界潮流认可着,在诸多国际服装盛会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元素。作为世界四大时装周之一的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时T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