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开始逛贴吧的玖玖在找到了不少好的文章素材的同时,也经常看到同袍们在贴吧里有一些关于汉服统一问题的讨论,于是玖玖在贴吧里找了一下,给大家贴出来了一些前辈的总结。有些迷茫的袍子们可以看一看哦,说不定有助于打开思路。文章照样会在文末给出文章链接,有兴趣参与探讨的可以搜索一下哦!
这篇文也是楼主转载的,为了明白一点还是把原作者贴出来吧!转自天汉,作者汉唐神韵,百里奚补充 ,以下是原文——
我们之所以要宣传汉服,是因为她是我们民族服饰文化精华,同时也是中华文化整体的“文化符号”之一,概而言之:汉服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既然汉服是民族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在继承时,就要先整体地加以整理和保护,然后方可言“发展”,尤其是在汉服已断代三百六十年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
汉服的形制特别丰富、各代汉服风格千姿百态,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力和高度的审美智慧。一些朋友以日本、韩国民族服饰为例,片面强调民族服饰应具有比较单一的表现形式,笔者对此颇不以为然。汉服形制的多样化、各代风格的多样性是汉族民族服饰繁荣与丰富、民族服饰文化先进发达的充分表现。
以往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专家,说什么“汉族服饰各朝各代不同,风格不一,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其实这种谬论只隐含地说出了一个历史事实:也就是说清朝以后,汉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饰,而不等于汉族没有民族服饰。如果仅因为汉服的民族服饰文化太过于丰富,因此而断定“汉族没有民族服饰”,这种逻辑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基于以上理解,作者对所谓“汉服统一”问题有如下两方面的看法:
1. 汉服作为我们民族服饰文化精髓,必须完整地予以保存,不论以什么样的理由抛弃其中的一部分,都是对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不负责任,既有愧于祖先,也无颜面对后世子孙。概而言之,汉服的各种形制和各代风格,是我们民族服饰文化的宝贵财富,而绝非包袱! 在继承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时,需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各种形制,首先都要严格传承,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作为民族服饰的礼服,只要形制考究,不论哪一种皆可。
2. 在目前社会对汉服接受度比较低、对汉服概念认识薄弱的现实条件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视觉效果,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集体性较强的成人礼、祭祀等场合,我赞成统一穿着某种形制的汉服。但不应强求,这是出于网友经济条件、着装身体条件各有差异这一实际考虑。而在一般性的生活场合应是丰富多彩,强求汉服的“整齐划一”是舍本求末。
-----------------------------------------------------
百里奚:
是的,为了体现文化内涵,在特定文化场合应着同类形制的汉服,否则将是失礼。而在平时,则主要是根据服装的方便程度来做最适合的取舍,并不追求样式的完全整齐划一。具体来说,可分为:
1.玄端,类似于西装的燕尾服,在最正式严肃的场合穿用,如祭天祭组成人礼(也许还有以后的毕业礼)。男女通用,不过围裳蔽膝色泽纹饰可有所不同。
2.深衣,类似于西装正装,在一般有文化礼仪要求的场合穿用(包括国际场合),如酒会、诗友会、茶会、琴会、品茗茶聚、读经等场合穿用。男性用直裾深衣,女性可用曲裾深衣(唐式大袖衫华丽优美,在天气较热或气氛热烈的场合很适用)。
3.直身/长衫,男性汉服,类似于西装的休闲夹克装,在休闲文娱活动场合穿用,如游园小憩、赏花泛舟、灯会庙会等。女性可用襦裙(也可用结合短曲裾和襦裙特色的样式)。这些样式活动起来都较为方便,而且十分好看。
4.短衫,类似于西装中的运动服,在要求活动自如的户外场合穿用,如夏季出行、登高、踏青、舞龙舞狮、太极等。
原文链接:tieba.baidu.com/p/15976620?red_tag=3075093764 (要记得这个是要输在域名的地方哦!就是那一场英文字母的地方,切记别输错了啊)
以上就是文章的内容了,鉴于帖子的内容实在是太长了,涉及到不同内容的文章为了不让各位袍子们感到文章有些前言不对尾,于是就分开来设置成两篇文章了,不便之处还请大家见谅了哦!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为江浙沪网络推广,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s://www.seokaowo.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