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头、熙来攘往的寻常巷陌,时常会寻见或翠袖红裙、绮衣锦裳,或宽袍广袖、青衫白褂打扮的青年。经过多年长足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深藏着的是蕴含在汉服中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正在推动青年群体审美走向的潮流前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以“同袍”来互称汉服爱好者,有种“抱团取暖”的感觉,同时也有种历史赋予的传承使命感。 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兴盛于明朝的汉服,在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后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是中国风和东方美学真实写照。
现如今,不仅中国学生经常着汉服举办成人礼、诵经读书,甚至外国年轻人也在短视频播放平台上着汉服玩起了自拍,平台上与汉服相关视频经常获点赞数过百万。
“西塘汉服文化周”刚刚在风景如画的浙江嘉兴第五次落下帷幕,首届“中国华服日”便于4月18日即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当天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近千名汉服爱好者相约而至。
2009年,一群汉服爱好者创立了北京汉服协会,至今已有实名会员400多人,大多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社团每年都会举办数十次活动。北京汉服协会名为“含章”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已开展一年,活动以填词、刻章、作画等多种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目的就是希望由汉服延伸到文化,吸引更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和而不同”地分享交流。服装是时代风尚的直接表达,时下青年愿意在生活中穿着汉服,是将汉服带回现实的努力,也体现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近和认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王艺璇认为,如果将汉服陈列在博物馆中,就会同标本一样缺乏持续传承的可能。
在汉服爱好者眼中,汉服和时装在一起时象征传统,和其他民族服饰在一起时象征汉族,和其他国家服饰在一起时象征中国。
虽然现在的汉服并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中国传统服饰的全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穿着汉服的同时,试着探寻千年历史演变中的华夏服饰文化。可以说,诸多青年以汉服为起点,一点一滴地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礼仪,学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传统技艺,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玖玖也一直以为
“华夏复兴,衣礼偕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为江浙沪网络推广,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s://www.seokaowo.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