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汉服

汉服的起源与传承 _汉服百科

发表日期:2020-10-23 16:10:33作者来源:浏览次数:

     汉代是服饰制度趋于完善并正式确立的重要时期, 研究汉服的历史, 传承汉服文化, 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有益的启示, 提升现代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一、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1 汉服的概念      汉服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源头息息相关, 对于汉服的含义, 从字义来看, “汉”指汉代、汉朝、也可指汉族。“服”, 最早是以甲骨文的字形出现, 后在《尔雅·释诂》记载到:“服, 事也。”这里“服”的本意为服从。在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服, 用也, 一曰车右騑, 所以舟旋。”这里的“服”, 表示从属的意思, 引申为“衣服”, 解释成附属于身体的东西, 可穿可脱。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曰“凡服上曰衣。衣, 依也, 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 障也。所以自障也。”可知人们衣着的基本形式是上衣和下裳。对于“汉服”普遍存在着两种争议, 第一种认为是指汉代的服饰, 它是特指汉代这段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第二种解释认为, “汉服”是指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礼仪。本文在此理解为汉代的服饰文化及制度。        2 汉服的由来      汉服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蒙昧时代, 在这个时代, 我们人类的祖先猿人, 巢居洞穴, 赤裸身体, 以果实的根茎作为食物, 当他们面对自然界的冰川雪冻和野兽侵袭时, 便用树皮、兽皮和树叶来遮盖身体, 保护自己, 这些遮蔽物被称为人类服饰的启蒙, 是历史上最早的服装。

     到了新石器时代,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识日益增强, 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 逐渐掌握了用石砧打制石器的方法, 就出现了各种骨角器具, 骨针, 人们开始利用各种工具从事农业和畜牧, 营造房屋、男子外出打猎、打制石器, 女子采集、养蚕缫丝、编织麻葛、穿制简单的衣物。“古者, 丈夫不耕, 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以也。”在这个时期, 人们就逐渐用植物纤维、麻纤维加工成麻缕并织成麻布, 用蚕丝来纺线织成布帛, 制成衣服, 由此人类逐渐进入到了穿衣戴冠、佩戴首饰的文明生活。

     在古文献中都有记载, 《礼记·礼运》曰:昔者先王“未有麻丝, 衣其羽皮”, 后世圣贤有作, “治其麻丝, 以为布帛。”《后汉书·舆服志》中也有:“上古穴居而野处, 衣毛而冒衣, 未有制度。后世圣人, 易之以丝麻, 观珲翟之文, 荣华之色, 乃染帛以效之, 始作五色成以为服。”都说明了先民们早期用麻织物取代了羽皮, 又将其染成颜色, 做成华丽的衣服。

     而后又有考古证实, 1926年在山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枚被人工割断的蚕壳, 经鉴定为蚕茧, 随后1958年在浙江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一部分丝织品, 绢片为平稳组织结构, 这些文献证实了那一时期已有了养蚕缫丝技术, 人们已经可以用蚕丝纺线织布, 这些纺织纤维的出现, 揭开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发展历程。   汉服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二、汉服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汉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王朝,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服装及纺织面料迅速发展, 服饰制度趋于完成, 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蛮荒走向文明, 开始了“垂衣裳治天下”。在西周, 政治上采用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度, 因此在祭祀的服饰、器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都是按照尊卑贵贱进行划分的, 并且设有庞大的服装生产和管理机构“典妇坊”, 布料织物也出现了平纹和斜纹的花样, 一些贵族的布料都是采用刺绣和绘的工艺。

     这一时期的服饰在礼制和神权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冕服、冠服制度, 冕服由上衣下裳 (玄黄二色) 、纹样、蔽膝、配绶等组成。周代的衣冠服饰为汉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之间群雄争霸, 兼并融合, 服饰变得丰富起来, 广泛出现了深衣、胡服等。《墨子·公孟》记载到:“昔者秦桓公高冠博带;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 绛衣博袍;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可知春秋时期服饰制度各不相同, 对服饰越来越重视, 在服装色彩观念上一改以往的朱色为正色, 用华贵的紫色取而代之, 工艺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丝织品开始盛行起来。

     之后又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国, 秦王朝为了巩固统治, 统一服饰, 建立了衣冠制度, 废除周代六冕的服装制度, 用通天冠作为常服, 百官戴高山冠、梁冠、法冠和武冠, 穿袍服, 身佩绶。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多项制度, 西汉初期, 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 服饰也比较简朴。汉武帝以后, 丝绸之路的影响使得与邻国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增强, 服饰变得丰富起来, 初步制定了服饰的等级制度。直到东汉时期, 服饰制度才正式确立, 完善了祭祀服制和朝服服制冕服制度, 恢复了秦废除的冕服制度, 古代的深衣也演变成了比较简单的袍类服饰, 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进入了比较丰富的阶段。             三、汉服的特点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之处, 汉代服饰也不例外。整体来说汉代服饰的特点表现为:衣襟为右衽, 衣领为交领、对襟直领, 衣服是用衣带或者隐扣系住, 袖子因服制不同所以宽窄皆有。        1 交领右衽      汉服大多为交领右衽的形式, 就是将左边的衣领盖住右边衣领, 衣襟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小“y”, 这种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阴阳说息息相关, 在古代人们通常把身体的左侧视为阳, 右侧视为为阴, 顺序不能颠倒, 必须阳面在上, 阴面在下。在赵刚的《中国服装史》中提到, “左衽”被认为是死者之服, 具有不祥之兆, 同时也为一些中原以外异族的着装形式。        2 上衣下裳      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具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 它源于古人对天地的崇拜, 常与天玄地纁相连系。在《周易·说卦》中记载到:“乾为天, 坤为地。”就是讲上衣下裳分别对应乾、坤二卦, 代表天、地, 上衣为天, 下裳为地, 又因天在未明的时候为玄色, 土地为黄色, 故有了玄衣黄裳之说。
       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 是周代以前的常用款式, 同时也是汉代服饰体系的主要款式之一。在《释名·释衣裳》中记载到:“上曰衣, 衣, 依也, 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 裳, 障也, 所以自障蔽也。”, 提到的就是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 即上身穿衣下身穿裳。“裳”有两种意思, 广义而言, 是指一切下半身的服饰, 包括裤、裙、和胫衣;狭义的“裳”是指裙子, 像后世的围裙, 通常人们在裳的里面穿有裤子。汉代的常见的“裳”叫“裤”, 裤又称为“袴”, 分有裆和无裆之分。古代最初的裤子没有裆, 只有两个裤腿, 穿的时候用带子系胫部, 所以又叫“胫衣”。随后由胫衣发展而成一种两股裆部相连、用作衬裤、形似犊鼻的“犊鼻裈”。        3 宽袍广袖      袍袖是汉代服饰在外观上最典型、最独特的特征之一。汉代男女以袍服为主, 袍服是由深衣发展而来, 款式与深衣相似, 样式主要以大袖为主, 袖口部分收缩, 礼服多为大袖, 常服多为小袖, 尤其对于劳动人民来说, 常服收口小袖。宽衣大袖为该时代的一大特色, 对此有“张袂成阴”的形容, 袖口的紧窄部分叫“祛”, 袖身的宽大部分叫“袂”。这种宽袍广袖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 表现出雍容典雅而灵动飘逸的特点。东汉傅毅就在《舞赋》中提到了这种宽袍广袖的灵动飘逸的视觉效果。        4 隐扣与系带      汉代的服装大多是以绢带系结, 固定各个部位, 也有一种是使用扣子但是却不把它露出来, 隐藏在里面, 这种是比较少见的。通常在服饰的左侧腋下和右侧衣襟处有一对带子, 在右侧腋下和左侧衣襟有一对带子, 穿衣时只需将两对带子系结便可。除此以外, 还有一种是系在腰上的长带子和大带, 它代表着一种至高无尚的权力, 襦裙就是在腰间系带, 上衣紧窄, 交领开襟右衽, 下裳为垂地裙, 不施边缘, 腰间系绢带。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
            四、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 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同时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延续和发展。中国古代服饰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服饰本身, 而汉代服饰又是我国服饰制度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完善和建立了服饰制度, 这对于我们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寻找了合理的契机。要真正发展和传承汉服文化, 就必须要更深层次地学习和掌握汉服的文化特点, 并对汉服特点加以改造, 取其精华, 弘扬汉服中的文化内涵。
       汉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日益高涨, 逐渐兴起了“汉服热”的潮流, 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穿着汉服行毕业礼, 用来表示不忘中国的传统文化, 除此以外, 我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的徐爱华董事长也在积极响应对汉服的传承, 出访欧洲时身着汉服。2014年11月10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晚宴中, 领导人身着中式服饰亮相, 其服饰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借鉴了汉代服饰的特点, 充分的弘扬了我国古代的东方气质和文化韵味。
       同时汉服的影响也涌到了海外, 在世界这个大民族中, 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都是对汉服借鉴, 宽衣大袖、绢带系之。据资料显示, 在马来西亚的中华小学师生们穿着汉服举行入学仪式。
       除此以外, 近几年的一些设计汉代的影视作品中, 大都以汉代服饰制度和汉服基本特征为基础, 对此进行的重新设计和剪裁, 都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以汉代元素为灵感而进行的服装设计, 有益于服饰的时尚性及民族性的发挥, 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 结语
       汉代服饰是民族文化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 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情趣, 这一时期的服饰式样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无论是上衣下裳, 宽袖长袍还是交领右衽的深衣, 都是符合礼法要求的形制设计, 都清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当代服饰研究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总之, 汉代作为我国服装史上的重要时期, 只有掌握其历史起源, 了解传统服饰, 把汉代服饰肃穆庄重、质朴大方、典雅清新、灵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才能设计出富有民族性与时代感的服装作品, 为现代服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为江浙沪网络推广,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s://www.seokaowo.com/html/news/
相关推荐新闻

汉服究竟有哪几种领型?_汉服形制

可能是得益于汉服大三大制式吧,不仅演变出了多样的袖型,也同样,发展出了诸多的领型。像现在某宝...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782

冕服——十二纹章_汉服百科

五千年前,我们在大江大河之中开启世界文明,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浪...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516

古代“成年礼”——及冠,笄礼_汉服百科

男子二十及冠,行冠礼,长辈赐字;女子十六行笄礼,代表着已经从孩童时期告别,迈入自己的少年时期...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424

古风美女唯美仙气写真桌面壁纸

1 古风美女唯美仙气写真桌面壁纸2 古风美女唯美仙气写真桌面壁纸3 古风美女唯美仙气写真桌面壁纸4 ...

日期:2020-10-22 浏览次数:379

中秋佳节聚湘江 汉服同袍拜月神

摘要:“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9月15日中秋之夜,长沙一群对汉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

日期:2020-10-20 浏览次数:369

想要穿搭“显白”?应该这样挑汉服!

摘要:博主从小就是“黑星人”,在变白的路上尝试了各种办法,自制面膜,吃水果,甚至用牛奶洗脸,然而...

日期:2020-10-20 浏览次数:360

汉服四大基本形制——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

摘要:形制这个词类似于今天人所说的款式,但是谈汉服的时候我们用形制不用款式。因为形制一词还含有典...

日期:2020-10-17 浏览次数:359

汉服种类之——祭服_汉服形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呼,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对礼仪的重视,这其中就包括对祭祀的重...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342

十大中国古代传统祥纹赏析

摘要: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

日期:2020-10-17 浏览次数:339

汉服广袖是什么?汉服广袖你了解多少?_汉服形制

汉服广袖是什么?汉服广袖你了解多少?玖玖在上一篇文 中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汉服袖型,其中之一...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330

相关标签
网站报价网站报价方案
网站建设解决方案
抖音推广解决方案 响应式网站建设方案 手机微信网站解决方案 旅游网站解决方案
志强网络拥有资深设计师团队和自主系统开发技术团队,为客户专业定制企业品牌网站、响应式网站、商城系统、手机微信网站、外贸网站、营销型网站、旅游网站、微信小程序、APP等。欢迎广大客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