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们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今天,高耸的钢筋丛林中,开始有人发出了对衣冠上国的重新思考:那件曾以章纹标识的华美礼服,今在何方?
作者:翟梦玥
《左传》记曰:“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在人们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今天,高耸的钢筋丛林中,开始有人发出了对衣冠上国的重新思考:那件曾以章纹标识的华美礼服,今在何方?
汉服,不是单指汉朝服装,而是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从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末间,汉人所穿服饰的总称,后经过三百多年风雨沧桑的断代,湮灭在了历史中,被子孙遗忘。
如今仍有很多人误以为,汉服是因其宽袍广袖的不便被自然淘汰的:它被误读做古装,调侃为穿越、演戏、作秀,甚至被同胞认做 、大氅……这些都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弃之何止可惜!
汉服的回归,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穿上、天天穿汉服,更不是让其他民族都穿汉服,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外在的直观表现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下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
华夏复兴,衣礼携行:你见过春风三月,盛装徜徉在花雨中的和姬,也知那唱遍了京畿道唤醒大韩民族的阿里郎。如今,为何当他们在节日里熟练穿上礼服,我们却丢了衣裳?
当人们跟风庆度圣诞,狂热于万圣节,又是否想起自己的上元和冬至?
让记忆苏醒,盼有一日,传统文化不再被大众无差别分类为封建糟粕和守旧,归来的汉服不再被“笑问何处来”。
华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
出自《醒狮国学》2012年第12期·专题《汉服,三百年落寞等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作者简介:翟梦玥,籍贯江苏南京,现于深圳居职漫画主笔。90后传统文化爱好者,作有卡通造型“汉服咩”及聊斋漫画插图等,尝试通过漫画形式让新一代人认可并喜爱中国文化,兼为“汉服深圳”公益社团文案负责与美术指导。